形态描述
盘直径6~10mm,腕长约为盘直径的8倍。盘五角形,间辐部内凹,盖有稍皱的薄皮,皮内包含有很细的鳞片,显微镜下观察为穿孔板骨片。辐盾肋骨状,非常狭长,长为宽的6倍,为盘半径的2/3,彼此分隔。腹面间辐部亦盖薄皮,皮内也有穿孔板骨片,但较小。生殖裂口宽而明显。
口盾大,形状变化很大,多数长而呈拖鞋状,具有很钝圆的内角和小的远端角,侧缘稍凹进。口盾总是长比宽大得多,绝不长宽相等或宽大于长。侧口板不明显,隐藏在口盾之下,其形状只有在除去口盾后才能看清。侧口板仅以很狭的内边在间辐部中线相接,沿口盾边缘弯曲,把口盾和第一侧腕板分开。口板很小,不明显,口棘3个,外侧1个发育不全,内侧2个长而钝尖。在较高水平有1个长而呈棘状的口触手鳞。齿棘数8~10个。
起首2个背腕板小,半圆形;以后的背腕板多为菱形,长大于宽,邻近角截形,远端角圆,两邻近边短于两远端边,侧角稍圆。背腕板彼此稍相接,其轮廓因盖薄皮而不清,只有干标本才看得清。
第一腹腕板小,宽大于长。以后的2或3个腹腕板近五角形,长与宽相等,内角钝,侧缘由于触手孔而弯进,外缘稍凹进,并向两侧延伸。再远的腹腕板八角形,长等于宽,外缘稍凹进。腹腕板彼此稍相接。侧腕板狭而高,上、下均不相接,侧面被一空间所分隔。椎骨常有一脊起把侧腕板和空间分开。
腕棘8或9个,有时1O个。腕棘细而扁平、钝尖,其中以最下一个为最长,长相当于两腕节,中央一个为最短,长度略小于1个腕节,最上一棘也长,但稍短于最下一棘。所有腕棘表面光滑,不带任何细刺。触手鳞2个,远辐近一个小而平,近辐的一个呈剑形,顶端钝尖,作十字形交叉于腹腕板中部,其长度开始略短于1个腕节,以后长于1个腕节。酒精标本盘节黄色,夹有褐色斑点或斑块,腕有间隔很宽的褐色横带,下面黄或白色。
口盾大,形状变化很大,多数长而呈拖鞋状,具有很钝圆的内角和小的远端角,侧缘稍凹进。口盾总是长比宽大得多,绝不长宽相等或宽大于长。侧口板不明显,隐藏在口盾之下,其形状只有在除去口盾后才能看清。侧口板仅以很狭的内边在间辐部中线相接,沿口盾边缘弯曲,把口盾和第一侧腕板分开。口板很小,不明显,口棘3个,外侧1个发育不全,内侧2个长而钝尖。在较高水平有1个长而呈棘状的口触手鳞。齿棘数8~10个。
起首2个背腕板小,半圆形;以后的背腕板多为菱形,长大于宽,邻近角截形,远端角圆,两邻近边短于两远端边,侧角稍圆。背腕板彼此稍相接,其轮廓因盖薄皮而不清,只有干标本才看得清。
第一腹腕板小,宽大于长。以后的2或3个腹腕板近五角形,长与宽相等,内角钝,侧缘由于触手孔而弯进,外缘稍凹进,并向两侧延伸。再远的腹腕板八角形,长等于宽,外缘稍凹进。腹腕板彼此稍相接。侧腕板狭而高,上、下均不相接,侧面被一空间所分隔。椎骨常有一脊起把侧腕板和空间分开。
腕棘8或9个,有时1O个。腕棘细而扁平、钝尖,其中以最下一个为最长,长相当于两腕节,中央一个为最短,长度略小于1个腕节,最上一棘也长,但稍短于最下一棘。所有腕棘表面光滑,不带任何细刺。触手鳞2个,远辐近一个小而平,近辐的一个呈剑形,顶端钝尖,作十字形交叉于腹腕板中部,其长度开始略短于1个腕节,以后长于1个腕节。酒精标本盘节黄色,夹有褐色斑点或斑块,腕有间隔很宽的褐色横带,下面黄或白色。
大小
生境信息
本种蛇尾在北部湾非常普通,一次拖网曾获标本1872个,生物量为230个/m2,为北部湾底栖生物群落的优势种。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模式标本产地 北部湾(19°N,108°30′E),水深68m。
观察标本 2421个,北湾部至广东东部,水深28~145m,1958~1960,底栖生物组采。
观察标本 2421个,北湾部至广东东部,水深28~145m,1958~1960,底栖生物组采。